为什么我非要买这么多根数据线啊?
人类的巴别塔建不成就算了,难道我们连充电线的巴别塔都建不成吗?
"你们谁带了 xx 手机的充电线呀?"每当这种请求在耳边响起,它都在提醒我们,现在市面上存在多种互不通用的手机充电线。充电线连接手机的那一端主要有三种接口,安卓手机的、苹果手机的和老手机的,它们的名字分别为 USB Type-C(或称为 USB-C),闪电(lightning)和 Micro-USB。在充电头的那一端,接口则又分为 USB-C 和"传统的 USB"两种,"传统的 USB"正式名称名为 USB Type-A,它外形是方的,不能正反插。
如果开会需要用到投屏,那你可能又要用上专用的视频接口,投影仪上的视频接口主要分为 HDMI 和老式的 VGA 两种;在电脑显示器上,还有一种名为 DP(DisplayPort)的视频信号接口。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晕了。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不知道这些也正常。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那些天天泡在电子产品里的"技术宅",不是所有人都会关心这些在大多数时候都无关痛痒的问题。
今年 9 月,欧洲委员会公布了一项新立法提案,希望能在两年内统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类型,USB-C 接口将成为欧盟境内电子设备的通用标准。10 月,苹果全球营销副总裁 Greg Joswiak 在采访中表示苹果将"不得不"在 iPhone 上使用 USB-C 接口。
似乎未来只要等老式的 Micro USB 慢慢退役,手机充电接口就能统一成 USB-C 了。而且 USB-C 也有视频传输能力,我们是否可以扔掉其他数据线,把数据线全都换成 USB-C 呢?
可能不太行,至少只有一根 USB-C 数据线应该是不行的。现阶段,当全部接口都统一成 USB-C 后,我们或许会面临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 --USB 接口的标准实在是太乱了!
通用接口
在 USB 接口刚诞生时,没人会把它和"混乱"联系在一起。这种名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的接口天生就是为了统一出现的。在 USB 出现之前,鼠标键盘、打印机、摄像头等一系列电脑外设在连接电脑时用的接口标准各不相同,人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接口改变这"群魔乱舞"的窘境。
1995 年,IBM、英特尔、微软等七家企业为了简化个人电脑连接外设的流程,共同设立 USB 标准,并建立了 USB 开发者论坛(USB Implementers Forum,USB-IF)。这种接口可以传输信号,也能传输电力。起初的 USB 1.0 标准中,USB 接口只有两种形态,连接电脑的 Type-A 和连接电脑外设的 Type-B。那时的 USB 标准还不够完善,未能在市场上大力推广。直到 1998 年 USB 1.1 标准面世,USB 标准才逐渐推广开来。
2000 年 4 月,USB 2.0 标准出炉了。这个标准不仅将 USB 的数据传输速度从原先的 12 Mbps 提升到 480 Mbps,还推出了 Mini-USB 接口,减小 USB 接口的尺寸,以供便携设备使用。2007 年,他们又推出了更小的 Micro-USB 接口,厚度仅有 1.8 毫米,以响应电子设备越来越轻薄,越来越便携的趋势。
到 2008 年,全球已经有了 60 亿个 USB 接口。除了显示器需要的数据带宽太大外,USB 似乎能连接一切电脑外设。在这 8 年间,个人电脑也飞速发展,USB 接口 480 Mbps 的速率逐渐力不从心。于是,USB 3.0 标准出现了,它在 USB 接口内部添加了几根额外的针脚传输数据,从而将 USB 的接口速率提升到了 5 Gbps。标准还把接口中的塑料片颜色从原来的白色调整成蓝色(色号为潘通 300C),以和原来的 USB 2.0 标准做区分。
USB 3.0 标准新添加的针脚在接口中的位置比较靠后,如果在插入 USB 接口时速度较慢,就有可能导致新添加的针脚接触不良,系统只能识别到原先 USB 2.0 的针脚 -- 所以 USB 3.0 在插入速度较慢时,其实就是 USB 2.0。
至于 Micro-USB 接口,它本身已经很小了,3.0 标准只能将整个接口横向拉长,在旁边的接口中添加额外的针脚。所以老款手机上的 Micro-USB 接口其实都是 USB 2.0。
到现在为止,一切似乎都还很正常,USB 接口很好得完成了它的使命 -- 直到 2013 年的 USB 3.1 标准。
混乱的标准
2013 年,USB 3.1 标准出炉,将 USB 最高的速率提升到了 10 Gbps。标准将最高规格的 USB 标准改名称为 USB 3.1 Gen 2,将原有的 USB 3.0 接口名改为 USB 3.1 Gen 1。USB 3.1 Gen 2 接口中的塑料片从蓝色换成了淡蓝色,以做区分。不管是命名还是作为区分的颜色标识,USB-IF 似乎就没打算让消费者分清楚这两个标准。
2014 年,USB-C 接口标准问世。USB-C 不再区分接口的正反面,并且体积也足够小,可以在便携设备上使用,这也是当前智能手机上最常见的接口。不过 USB-C 只是一个物理接口,不同 USB-C 接口上使用的 USB 标准并不固定,这也给更后来"同一接口,不同功能"的乱象埋下了伏笔。
2017 年,USB 接口标准升级到了 USB 3.2,最新版的 USB 接口可以以 20 Gbps 的速率传输数据 --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 USB 3.2 中的命名标准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将 USB 3.1 Gen 1(也就是 USB 3.0)改名为 USB 3.2 Gen 1,最大速率 5 Gbps;
将 USB 3.1 Gen 2 改名为 USB 3.2 Gen 2,最大速率 10 Gbps,同时添加了 USB-C 对该模式的支持;
新添加的传输模式名为 USB 3.2 Gen 2×2,最大速率 20 Gbps,该模式只支持 USB-C,不支持传统的 USB Type-A 接口。
这还没完,或许是制定 USB 标准的这帮工程师觉得大部分人理解不了 USB 已经惊为天人的命名标准,他们还给 USB 不同的传输模式加上了更加"通俗"的名字:
USB 1.0(1.5 Mbps)名为 Low Speed;
USB 1.0(12 Mbps)名为 Full Speed;
USB 2.0(480 Mbps)名为 High Speed;
USB 3.2 Gen 1(5 Gbps,曾用名 USB 3.1 Gen 1,曾曾用名 USB 3.0)名为 SuperSpeed;
USB 3.2 Gen 2(10 Gbps,曾用名 USB 3.1 Gen 2)名为 SuperSpeed+;
USB 3.2 Gen 2×2(20 Gbps)名同为 SuperSpeed+。
这都啥玩意儿啊!
虽然 USB 接口的名字十分混乱,但它的接口速率在这几年间却实打实的提升了。USB-IF 便有了让 USB 传输视频信号的打算,他们打算把 DisplayPort 接口(DP 接口)整合到 USB-C 里。让 USB 数据线真正实现一根线传输所有信号。
但 USB-C 只是一种物理接口,上面运行的到底是什么信号传输协议可不一定。除了最初加入的 DP 外,USB-C 还能以 MHL,雷雳(Thunderbolt,又译成雷电,本身也可传输 DP 信号),HDMI 和 VirtualLink 模式传输信号。更要命的是,每种协议能在 USB-C 上传输的都有好几种版本,每种版本都有或多或少的区别:
DP 有 DP 1.2、DP 1.4 和 DP 2.0(现在 DP 2.0 已更名为 DP 2.1);
MHL 有 MHL 1.0、MHL 2.0、MHL 3.0 和 superMHL 1.0;
雷雳有雷雳 3 和雷雳 4(数据带宽为 40 Gbps);
HDMI 则只有 HDMI 1.4b(HDMI 接口本身也十分混乱,想要讲清楚的话,可能需要再写一篇文章了);
VirtualLink 也只有 VirtualLink 1.0。
而且,USB-C 线缆并不一定支持所有这些协议,电脑外设支持的标准也不一样。
2019 年 9 月 3 日,USB-IF 组织公布了 USB4 标准。USB4 接口基于雷雳协议开发,数据带宽 40 Gbps,只能使用 USB-C 接口。但是 USB 2.0 和 USB 3.2 的命名并没有更改,USB 的混乱在这时达到了顶峰。这种混乱的接口命名标准,别说爱好者了,就连英特尔内部的专家也记不住它的名字。
迟来的化简
今年 10 月 18 日,USB-IF 公布了 USB4 2.0 版本,可以让 USB 接口以 80 Gbps 的带宽传输数据。USB-IF 这次似乎发现他们对 USB 接口的命名存在一些"小小的"问题,终于简化了 USB 的命名方式。
新的 USB 接口只有 USB-C 一种物理接口,并且以线缆传输带宽命名:
USB 3.2 Gen 1 更名为 USB 5Gbps,带宽 5 Gbps;
USB 3.2 Gen 2 更名为 USB 10Gbps,带宽 10 Gbps;
USB 3.2 Gen 2×2 更名为 USB 20Gbps,带宽 20 Gbps;
原先的 USB4 则更名为 USB 40Gbps,带宽 40 Gbps;
新推出的标准名为 USB 80Gbps,带宽 80 Gbps。
至于之前的 USB 2.0 和 USB 1.0,USB-IF 则认为这两个接口年代太久远,其命名不适宜再做修改。除了数据带宽,USB 接口还必须明确标注自身能传输的功率 -- 并且只有 60W 和 240W 两个档位。
USB 的命名终于不再令人疑惑了。那是不是我现在只要拿上一根 USB 240W / 80Gbps 的线,就能一线走天下了?
很遗憾,不能。因为除了 USB-IF 公布的标准 USB-C 接口规范外,一些厂商会在私下修改 USB-C 接口。比如一些手机厂商会为了增加手机充电功率,更改 USB-C 接口内部引脚的定义,在使用通用 USB 接口充电时,这些手机可能就会失去快充功能。
而且,高功率、高传输速率的 USB 线缆还有一个问题:贵。当线缆传输信号带宽上升时,对线缆的制造要求就会提高,USB 40Gbps 线缆的价格已经算不上便宜,一根 1 米多的数据线仅成本就能达到几百元。就更不要说还没有上市的 USB 80Gbps 了。而且这些高规格线缆又粗又硬,便携性也很差。
USB 统一所有接口,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它也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问题 -- 相同接口,功能不同。随手拿出一根 USB-C 数据线,它上面运行的协议可能是 2 年前才推出的雷雳 4,也可能是 20 多年前的 USB 2.0(或者说 High Speed)。不同的 USB-C 线缆内部结构可能都是不同的,但是它们的外观却几乎没有区别。
所以,就算我们把所有电脑外设接口的形状都统一成 USB-C,电脑接口的巴别塔或许也不能真正建立起来。
但至少比接口物理形状不统一根本连不起来要强不少。
参考链接:
https://www.usb.org/pressroom/usb-press-release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SB
https://arstechnica.com/gadgets/2022/10/all-displayport-2-0-products-are-now-displayport-2-1-vesa-says/
https://www.macrumors.com/2022/10/25/greg-joswiak-usb-c-iphone/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kzNjIwMg==&mid=2651726152&idx=1&sn=28a4eeba21f9dff66b3d5e3c2c2a3b42&chksm=8bbd8cadbcca05bbe2c8ba2040c4f08b0ccbb34490831614a66fb356c0359735bc5ce99a6912&token=1433179235&lang=zh_CN#rd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g41187X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科学 (ID:huanqiukexue) 撰文:王昱,审校:栗子
相关文章
- 25 周年纪念作,情怀拉满但诚意欠缺:《勇者斗恶龙 怪物仙境 3》
- 联想拯救者 Y700 2023 平板推送 ZUI 15.0.723 系统灰度测试:新增“USB 网络共享”,优化底部小白条
- Streacom 推出 SG10 高端被动散热机箱:可解热 600W,1300 美元
- 3D 角色扮演策略游戏《少女前线 2:追放》公测开启,安卓、iOS、PC 多端互通
- 新能源车市:价格战开局,价值战结束
- 雪天这样拍,照片更为味道
- Cybertruck:未来物种重新定义汽车
- 2022 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 1.93 亿,普及率达 97.2%
- 上映 7 天,《名侦探柯南:黑铁的鱼影》内地票房破亿、豆瓣 6.6 分
- 小岛工作室推出《死亡搁浅》联名手机手柄,预计明年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