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盯着蔚小理,海外造车新势力一样惨
原文标题:《别只盯着蔚小理,海外新造车一样惨》
大家都一样
除了特斯拉,你还知道哪些国外纯电动车品牌?
燃油车时代,海外品牌是绝对的佼佼者,大众、丰田、通用以及 BBA 等品牌,我们耳熟能详。
如今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却很难找到一个和特斯拉比肩的纯电动汽车品牌。
国内我们听到更多的都是蔚小理,以及中国其它纯电动品牌。
国外都有哪些造车新势力?它们目前过的怎么样?现在请把目光转移至海外,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国外新造车企业也没好到哪去。
01 、美国的"特斯拉杀手们"
美国作为特斯拉的老家,当然有不少挑战者。
而且有意思的是,美国新势力车企或多或少都和中国沾点关系,比如被称为"美国小鹏"的 Lucid。
师从特斯拉的 Lucid
2007 年,特斯拉前副总裁兼董事 Bernard Tse(谢佳鹏)从特斯拉跳槽离职,和另一位从甲骨文离职的华人高管 Sam Weng(温世铭),在加州创立了 Atieva。当时 Atieva 主要致力于电动车三电系统的研发,这是 Lucid 的前身。
2016 年,Atieva 更名为 LucidMotors,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并正式宣布了开发全电动高性能豪华车的计划,同年 12 月,Lucid 首款车型 Lucid Air 正式发布。
Lucid Air 定位和特斯拉 ModelS 相近,搭载 100kWh 的电池组,最大功率 1013 马力,零百加速仅 2.5s,限量版售价高达 25.5 万美元,而且这款车是当时量产电动车型中风阻系数最低的,仅有 0.21cd。
Lucid 成立以来,和特斯拉之间的关系也"剪不断理还乱"。
很大原因是,Lucid 的初创团队和高管很多都是从特斯拉出来的。
曾经特斯拉 Model S 的总工程师 Peter Rawlinson 在 2013 年跳槽到 Atieva 担任了 CTO,并在 2019 年兼任 CEO 掌舵 Lucid。而前特斯拉生产副总裁 Peter Hochholdinger 在 2019 年到 Lucid 担任了制造副总裁。
但 Lucid 表示,特斯拉并不是他们的竞争对手,他们将要占据的是豪华电动车市场,换言之是,他们认为特斯拉创新有余,但不够豪华。
虽然 Lucid 师从特斯拉,又有技术大佬坐镇,但这些无法掩盖 Lucid 最大的问题:缺钱。
2013 年,Lucid 获得了硅谷风投公司 Venrock 的 B 轮融资,次年 1 月,北汽以 1 亿美元参投 Lucid 的 C 轮融资,持股 25%,成为第一大股东。同年,贾跃亭以个人名义向 Lucid 投了 2 亿美元,成为继北汽之后的第二大股东。
不过北汽希望 Lucid 可以来中国发展,而创始人谢佳鹏当时并无此意,更优先于美国市场的发力,随后北汽便将所持全部股份都转卖给了贾跃亭,于是贾老板一跃成为 Lucid 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 40% 左右。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一直在下周回国中的贾老板和他的 FF 陷入资金危机,贾跃亭将所持的 Lucid Motors 股份卖出。2018 年 9 月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主导的沙特阿拉伯主权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以超 10 亿美元投资获得了 Lucid 67% 的股权。
去年七月,Lucid 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Lucid 上市首日股价上涨了 11%,收盘时每股报价 26.83 美元,总市值超过 400 亿美元。但现在每股已经跌至 10 美元左右,市值蒸发了一半,仅剩 170 亿美元。
特斯拉劲敌 Rivian
除了 Lucid,在美国想要和特斯拉掰手腕的不在少数,比如曾经全球市值第三的车企:电动车初创公司 Rivian。
Rivian 创办于 2009 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自己有一家汽车组装工厂,成立时创始人斯卡林格想要生产电动跑车,就像特斯拉跑车一样。
但斯卡林格后来发现跑车对气候环保等问题没有实际意义,并且也没有足够的利润,于是斯卡林格决定造美国人最喜欢皮卡和 SUV。
2018 年,斯卡林格携 Rivian 第一批 Rivian 车型:一款名为 R1T 的皮卡和一款名为 R1S 的 SUV,亮相洛杉矶车展。
三年后,Rivian 作为一家电动车初创企业上市,并以超过 1500 亿美元的市值,超过通用和福特,紧随着特斯拉与丰田之后,成为全球市值第三的车企,也因此被业内称之为"特斯拉杀手"。
但辉煌总是短暂的,一年时间,Rivian 已经从高位暴跌 80%,同时还深陷产能,质量问题的泥潭。
Rivian 此前发布的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显示,2022 年第三季度,Rivian 的总收入为 5.36 亿美元,环比增长 47%,但低于市场预期 5.52 亿美元。
而在产能方面,Rivian 与 Lucid 等初创车企一样,深陷产能困境。财报显示,今年 Q3,Rivian 产量为 7363 辆 R1T 皮卡和 R1S SUV,交付量则为 6584 辆,2022 年前三季度共交付 12278 辆汽车。
Rivian 称公司的目标是要生产 2.5 万辆,而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Rivian 的产量仅为 14317 辆,显然今年距离完成目标还有一定困难。
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 10 月 Rivian 的工程师发现车辆转向系统中的一个紧固件有问题,召回了售出 1.3 万辆汽车。
这 1.3 万的数字,几乎是 Rivian 生产下线的所有车辆总数,这对一家初创公司来说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电动货车新势力
或许是有特斯拉珠玉在前,美国市场又格外钟爱皮卡车型,初创的造车新势力都开始从皮卡和货车入手。
另一新势力 Canoo 在 2017 年横空出世,最初目标就是制造电动小货车和皮卡,特别要说的是,Canoo 是由此前在 FF (法拉第未来) 离职的高管成立的。
此外,Canoo 成立的初始资金是由一位中国投资者李伯潭(投资公司北京昭德董事长)以及负责向苹果提供触摸屏技术的台湾地区科技公司宸鸿科技(TPK)提供。
Canoo 目前已经开发了自己的模块化电动汽车平台 Skateboard(滑板底盘),这个模块化的平台可以为不同车辆提供设计。
基于 Skateboard 平台,Canoo 已经推出了两款纯电车型,乘用厢式车和货用厢式车,还获得了与 NASA 和和沃尔玛的合作,成为作为两家的供应商。
去年年初,Canoo 开放了送货车的预购,生产推迟到 2023 年开始,订金为 100 美元(可退)。还推出了一款皮卡的概念车,配有折叠床的延伸和超大存储空间。
不过 Canoo 的发展也是一地鸡毛,目前量产时间难定,又频频遭遇美国政府机构调查,联合创始人跳槽苹果,桩桩件件都给 Canoo 的发展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
Canoo 递交的财报显示,2022 年第一季度运营亏损 1.4 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 9707 万美元,而且公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营收。
02、欧洲偏爱纯清洁能源
如果说美洲大陆在特斯拉的影响下,对纯电动车情有独钟,那欧洲就更偏爱纯清洁能源:氢能源和太阳能。
今年巴黎车展,来自法国本土的造车新势力品牌 Hopium,发布了旗下首款氢燃料电池车 --Hopium Machina。
据悉,Hopium Machina 公布的价格为 12 万欧元,约人民币 85.06 万元,目前处于预订状态,计划在 2025 年正式交付。
Hopium 由 2011 年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 LMP2 类别中最年轻的获胜者,Olivier Lombard 在 2019 年创立。
得益于直接安装在底盘下的大型氢气罐,其车型续航里程可达到 1000 公里,而加氢操作只需要三分钟就能完成。
目前,Hopium 已经确认其工厂将位于诺曼底弗农附近,占地 35 公顷,并计划在明年年初启用,将会雇佣不少于 1500 人,目标是每年生产 20000 辆汽车,并打算建立一个研发中心。
除了氢能,欧洲的造车新势力,对另一个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 太阳能,也十分追捧。
今年 6 月,来自荷兰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 Lightyear,发布了量产版太阳能电动汽车 Lightyear 0,不同于以往的概念车,这款 Lightyear 0 今年就可以投入量产并交付。
就是 Lightyear 0 的售价不够友好,26.3 万美元(约人民币 176 万元)起售,最新消息是,Lightyear 0 已经正式投产,即将开启交付。
Lightyear 称,车辆可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可以提供每小时约 12.07 公里的增程里程。在传统插电式的充电模式下,可提供 60 千瓦时的电池容量。至于总续航里程,可以在充满电的情况下且结合阳光充足的天气条件下,超过 650 公里。
目前 Lightyea 已经筹集 8100 万欧元的资金,用来确保生产第一款系列车型 Lightyear 0。还还希望用这笔钱推进旗下第二款太阳能汽车 Lightyear 2 的开发。
而第二款太阳能汽车,Lightyear 将瞄准大众市场,计划在 2024 年或 2025 年开始生产,价格则下探到了 3 万欧元左右。
Lightyear 平价版的太阳能汽车还没开始大规模生产,来自德国的太阳能汽车初创公司 Sono 已经抢先一步,带来了好消息。
Sono 旗下的太阳能汽车 sion 将在 2023 年发布,目前官网售价 2.99 万欧元。从 sion 官图来看,新车定位类似 MPV,外部使用了 465 个集成太阳能板电池来提供电力,预计仅靠太阳能每周可以运行 70 英里(约 113 公里)。
此外还为长途出行的用户配备了磷酸铁锂电池,总续航里程为 190 英里,并能够使用快速充电功能,在 35 分钟内将其充电至 80%。
Sono 日前宣布,已经收到 4 万辆左右的 Sion 预订单,并希望到 2030 年底前可以生产 25.7 万辆 Sion,不过并不是自己生产,还是由芬兰的 Valmet Automotive 公司负责生产和制造。
目前 Sono 通过只提供黑色版本的汽车,来降低生产成本,并将通过直接在线销售模式进一步降低成本。
不过和 lucid 一样,Sono 也没有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计划。
成立于 2016 年的 Sono 由三位 90 后 Laurin Hahn、Jona Christians 和 Navina Pernsteiner 在德国慕尼黑一手打造,并在去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其 IPO 发行定价为 15 美元,然而一年后的今天,Sono 的每股报价仅 1.3 美元。
除此之外,成立六年来,在首款车型 sion 量产之前,Sono 暂时并没有营利性收入,虽然已经获得了近一亿美元的融资,但随着 sion 车型量产的推进,Sono 公司的亏损也在扩大,截止目前 Sono 的累计亏损已达 1.088 亿欧元。
除了旗下首款车型 sion 的量产,Sono 公司的另一大业务则是向其他制造商销售其完全集成的太阳能技术。
只不过目前 sono 的官网仍然显示,sion 车型还没有投入生产,车辆具体参数仍可能发生变化。
03 、日韩集中哑火
或许是因为丰田在日本一家独大,又有日产和本田的高压,日本汽车市场平静的已经多年没有泛起一丝涟漪了。
在其他国家造车新势力如火如荼的发展之时,对纯电不感冒的日本,首家造车新势力姗姗来迟。
是索尼。
今年年初,索尼官宣表示将进军新能源车领域,并成立了索尼移动出行公司。
目前已经发布了两款 VISION 系列的概念车,纯电动轿车:Vision-S 01 和纯电动 SUV:Vision-S 02。
其中 Vision-S 01 轴距长达 3 米轴距,百公里加速时间 4.8 秒,整体车身设计采用溜背轿跑风格。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s,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车。
但索尼初来乍到,今年年中的时候又拉上了本田,成立了合资公司 Sony Honda Mobility,以期能在 2025 年前,在北美市场推出第一款车型。
纯电乘用车在日本并不是主流,相反日本更多的是插混车型,或者是他们这么多年死磕的氢能源汽车。而即便是做纯电的车企,也没有布局乘用车市场,更多的是从小型卡车和三轮车入手。
日本纯电动汽车初创企业 folofly,在今年夏天披露了该公司设计的第 2 款小型商用纯电动卡车,由东风小康负责生产,价格预计为 380 万日元左右(约人民币 18.8 万元)。
据悉,这款纯电动小型卡车载重量为 1 吨,可根据客户需求改变车厢部分的设计,来应对冷藏和冷冻商品的配送等需求。车辆尺寸接近丰田的小型卡车"Dyna",满电最大续航 300 公里。
韩国的情况和日本差不多,韩系动力电池在全球风生水起,新能源汽车领域韩国市场却迟迟没有新鲜血液出现,造车领域出奇的安静。
04、东南亚保护独苗
虽然泰国的支柱产业是汽车制造与销售,被誉为"东方底特律",但其实泰国并没有自己的汽车品牌,新能源汽车品牌更少了。
从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泰国就选择与国际汽车企业合作,从国外引进生产线,成立汽车装配厂,从组装起步,确立出口导向型的汽车工业发展模式,成为东南亚汽车的制造中心。
所以,泰国马路上跑的清一色都是进口车,或者是由国外车企在当地建厂生产而来的小汽车。
随着电动化浪潮到来,泰国也开始制定一系列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激励措施,中国车企抓住机会,大规模在泰国建厂生产销售,力压燃油车时代日系车企在泰国的绝对统治地位。
目前在泰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上,上汽、长城两家中国车企占据了约 70% 的市场份额。至于泰国在新能源时代是否有打造自主品牌的意思,短期来看还没有独角兽。
如果说泰国没这个意思,那隔壁的越南可就太有了。
今年 10 月底,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飞往了日本大阪,见了一个人。第二天,宁王就官宣了和一家越南汽车公司 Vinfast 的合作,合作内容还是当下汽车圈大火的滑板底盘项目。
曾毓群在大阪见的人就是越南汽车公司 Vinfast 董事长、越南首富范日旺。
这个消息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毕竟宁王的合作伙伴太多了遍全球七大洲四大洋,无非就是宁王的朋友圈又多了一个"新好友"。
但不看不要紧,一查吓一跳!范日旺和他的 Vinfast 在越南可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没成为越南首富之前的范日旺,经历可谓是传奇,越南出生,苏联读大学,定居乌克兰,靠一包小小的方便面起家,成为乌克兰的"方便面大王"。
进入新世纪,范日旺看准了越南的发展,回到故乡入局越南的房地产市场,从 Vinpearl 度假村,到河内市中心的第一家商业中心综合体 Vincom,范日旺一路成为了越南最炙手可热的商人。
在房地产事业上的成功则让他被称为"越南许家印"。和许家印一样,范日旺也有汽车梦。2017 年 Vinfast 正式成立,背靠的就是由 Vincom 和 Vinpearl 两家公司合并而来的,越南最大的集团 Vingroup。
范日旺像每个心怀伟愿的民族企业家一样,声称要把"越南汽车推向全世界"。
五年的时间,vinfast 的确做到了,方式也简单粗暴:买买买。
越南汽车的销量大部分由丰田、起亚在越南开设的工厂所贡献,同时,越南汽车产业基础设施落后,又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和零部件供应商。vinfast 成立后就和全球汽车企业达成了各种各样的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宝马、博世、麦格纳等等。
成立第二年,vinfast 就推出了两款车型 LUX A2.0 和 SA3.0,并亮相了当年的巴黎车展。今年 vinfast 再度亮相巴黎车展,获得了由欧洲著名汽车媒体组织 AutoBest 颁发的"The Rising Star"奖。
现如今 Vinfast 已经全面转型电动化,停产了燃油车,一度还传出了计划筹集 20 亿美元资金要赴美 IPO 的消息,可以说 Vinfast 已经成为越南造车的一大招牌。
VinFast 表示,目前他们在全球范围内一共获得了 6.5 万份订单,预计到 2026 年,年销量将达 75 万辆。
05 、写在最后
其实不论是选择纯电还是太阳能、氢能源的技术路线,都证明了新能源汽车浪潮的不可阻挡。
而国外大多数的新势力车企,也都无法复制早些年在燃油车时代老牌车企的成功。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避开中国市场这个最大市场,原因大家也心知肚明,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足够拥挤。
不再蜂拥入华的另一面,是中国自主品牌出海速度加剧。
而在新汽车生产和制造上,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新势力,除了少数家大业大的"财主"们,大多数的新玩家都选择了合作代工生产的模式,这或许也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一大趋势。
至于最重要的资金方面,大家都一样,钱不够花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超电实验室 (ID:SuperEV-Lab),作者:楚门,编辑:在洲
相关文章
- 25 周年纪念作,情怀拉满但诚意欠缺:《勇者斗恶龙 怪物仙境 3》
- 联想拯救者 Y700 2023 平板推送 ZUI 15.0.723 系统灰度测试:新增“USB 网络共享”,优化底部小白条
- Streacom 推出 SG10 高端被动散热机箱:可解热 600W,1300 美元
- 3D 角色扮演策略游戏《少女前线 2:追放》公测开启,安卓、iOS、PC 多端互通
- 新能源车市:价格战开局,价值战结束
- 雪天这样拍,照片更为味道
- Cybertruck:未来物种重新定义汽车
- 2022 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 1.93 亿,普及率达 97.2%
- 上映 7 天,《名侦探柯南:黑铁的鱼影》内地票房破亿、豆瓣 6.6 分
- 小岛工作室推出《死亡搁浅》联名手机手柄,预计明年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