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信息网

redis源码分析教程之压缩链表ziplist详解

发表于:2025-02-01 作者:千家信息网编辑
千家信息网最后更新 2025年02月01日,前言压缩列表(ziplist)是由一系列特殊编码的内存块构成的列表,它对于Redis的数据存储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篇文章总结一下redis中使用非常多的一个数据结构压缩链表ziplist。该数据
千家信息网最后更新 2025年02月01日redis源码分析教程之压缩链表ziplist详解

前言

压缩列表(ziplist)是由一系列特殊编码的内存块构成的列表,它对于Redis的数据存储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篇文章总结一下redis中使用非常多的一个数据结构压缩链表ziplist。该数据结构在redis中说是无处不在也毫不过分,除了链表以外,很多其他数据结构也是用它进行过渡的,比如前面文章提到的SortedSet。下面话不多说了,来一起看看详细的介绍吧。

一、压缩链表ziplist数据结构简介

首先从整体上看下ziplist的结构,如下图:

压缩链表ziplist结构图

可以看出字段很多,字节大小也不同,但这也就是压缩链表的精髓所在了,我们依次总结一下。

字段含义
zlbytes该字段是压缩链表的第一个字段,是无符号整型,占用4个字节。用于表示整个压缩链表占用的字节数(包括它自己)。
zltail无符号整型,占用4个字节。用于存储从压缩链表头部到最后一个entry(不是尾元素zlend)的偏移量,在快速跳转到链表尾部的场景使用。
zllen无符号整型,占用2个字节。用于存储压缩链表中包含的entry总数。
zlend特殊的entry,用来表示压缩链表的末尾。占用一个字节,值恒为255。

总结为ziplist的头跟尾,下面再总结一下重中之重的entry字段。

一般来说,一个entry由prevlen,encoding,entry-data三个字段组成,但当entry是个很小的整数时,会根据编码省略掉entry-data字段。下面依次进行总结:

首先是字段prevlen:表示前一个entry的长度,有两种编码方式。

  • 当长度小于255字节时,用一个字节存储。
  • 当长度大于等于255时,用五个字节进行存储,其中第一个字节会被设置为255表示前一个entry的长度由后面四个字节表示。

然后是字段encoding:它会根据当前元素内容的不同会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如下:

1、如果元素内容为字符串,encoding的值分别为:

00xx xxxx :00开头表示该字符串的长度用6个bit表示。

01xx xxxx | xxxx xxxx :01开头表示字符串的长度由14bit表示,这14个bit采用大端存储。

1000 0000 | xxxx xxxx | xxxx xxxx | xxxx xxxx | xxxx xxxx :10开头表示后续的四个字节为字符串长度,这32个bit采用大端存储。

2、如果元素内容为数字,encoding的值分别为:

1100 0000:表示数字占用后面2个字节。

1101 0000:表示数字占用后面4个字节。

1110 0000:表示数字占用后面8个字节。

1111 0000 :表示数字占用后面3个字节。

1111 1110 :表示数字占用后面1个字节。

1111 1111 :表示压缩链表中最后一个元素(特殊编码)。

1111 xxxx :表示只用后4位表示0~12的整数,由于0000,1110跟1111三种已经被占用,也就是说这里的xxxx四位只能表示0001~1101,转换成十进制就是数字1~13,但是redis规定它用来表示0~12,因此当遇到这个编码时,我们需要取出后四位然后减1来得到正确的值。

最后是字段entry-data:如果元素的值为字符串,则保存元素本身的值。如果元素的值为很小的数字(按上面编码规则即0~12),则没有该字段。

压缩链表的编码非常复杂,但这也正是该数据结构的精髓所在,一起来看一个例子吧:

注:这个例子是redis源码中提到的

//由元素2,5组成的压缩链表[0f 00 00 00] [0c 00 00 00] [02 00] [00 f3] [02 f6] [ff] |  |  | | | | zlbytes zltail entries "2" "5" end//字符串"Hello World"编码后的内容[02] [0b] [48 65 6c 6c 6f 20 57 6f 72 6c 64]

上面是一段用十六进制表示2,5两个元素组成的压缩链表。

  • 首先前四个字节表示整个ziplist占用的字节数,因为redis采用小端存储,所以15个字节表示为0f 00 00 00。
  • 接下来的4个字节表示末尾元素偏移量,是从ziplist头(zlbytes)开始到最后一个元素(注:不是尾节点)的偏移量,也是采用小端存储,因此表示为0c 00 00 00。
  • 再后面是由两个字节组成的表示元素个数的zllen字段,在我们这个例子中有两个元素,加上小端存储,所以表示为02 00。
  • 接下来是元素本身,首先由一个变长的字端表示前一个元素的长度,2作为第一个元素,它前一个元素的大小就是0,因此占用一个字节00。按照我们上面说的编码规则,元素2跟5属于0~12之间的数字,需要使用1111 xxxx格式进行编码,2转成二进制为0010,再加上1就是0011(加1的原因上面已经说明),组合起来元素2就表示为00 f3。同理元素5表示为02 f6。
  • 最后就是尾元素,使用未被占用的编码1111 1111即255。

接下来我们在这个压缩链表末尾插入一个字符串元素Hello World,先看看该如何编码该字符串,按照约定的编码规则,首先要用字节表示前一个元素的长度,这里前一个元素时5,总共占用了两个字节,因此首先用一个字节表示前一个元素的长度02,接下来是字符串的编码,我们要加入的字符串长度为11(空格也算),转换成二进制就是1011,按照字符串的编码规则,使用0000 1011表示,转为十六进制就是0b,最后再加上我们字符串本身的ASCII码,综合起来就得出该字符串的编码:[02] [0b] [48 65 6c 6c 6f 20 57 6f 72 6c 64]。

此时整个压缩链表就变为:

[0f 00 00 00] [0c 00 00 00] [02 00] [00 f3] [02 f6] [02 0b 48 65 6c 6c 6f 20 57 6f 72 6c 64] [ff] |  |  | | |   |   | zlbytes zltail entries "2" "5"   "Hello World"  end

二、压缩链表ziplist命令源码分析

搞明白上面的编码规则以后,我们再来看下压缩链表ziplist的部分操作源码,本文就创建压缩链表,插入元素,删除元素,查找元素四个操作来总结一下压缩链表的基本原理。

首先是创建:

//定义由zlbytes,zltail跟zllen组成的压缩链表的头大小#define ZIPLIST_HEADER_SIZE (sizeof(uint32_t)*2+sizeof(uint16_t))//创建一个压缩链表,并且返回指向该链表的指针unsigned char *ziplistNew(void) { //这里之所以+1是因为尾元素占用一个字节,这也是一个压缩链表最小尺寸 unsigned int bytes = ZIPLIST_HEADER_SIZE+1; //分配内存 unsigned char *zl = zmalloc(bytes); //设置链表大小 ZIPLIST_BYTES(zl) = intrev32ifbe(bytes); //设置最后一个元素的偏移量 ZIPLIST_TAIL_OFFSET(zl) = intrev32ifbe(ZIPLIST_HEADER_SIZE); //设置元素个数 ZIPLIST_LENGTH(zl) = 0; //设置尾元素(上面只是申请空间) zl[bytes-1] = ZIP_END; return zl;}

创建压缩链表的逻辑很简单,就是申请固定的包含头尾节点的空间,然后初始化链表上下文。

与创建相比,添加元素的源码就非常冗长了,为了便于理解,在看源码之前我们先自己梳理一下添加元素的逻辑。

  • 首先我们要找到指定插入位置的前一个元素的大小,因为该属性是新元素的组成部分之一。
  • 然后我们要对当前元素进行编码来获得相应的encoding字段跟实际元素值的字段。
  • 新插入元素的后继元素的prevlen字段要更新,因为它前面的元素已经改变。这里可能引起级联更新(删除元素也有该问题),原因就是prevlen字段大小是可变的。

上面三步是核心步骤,其余的还有更新尾节点偏移量,修改链表元素个数等操作。当然,由于压缩链表是基于数组实现的,因此在插入或删除元素的时候内存拷贝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结好上面的步骤以后,我们开始一步一步分析源码,比较长,慢慢看:

//四个参数依次是:压缩链表,插入位置(新元素插入p元素后面),元素值,元素长度unsigned char *__ziplistInsert(unsigned char *zl, unsigned char *p, unsigned char *s, unsigned int slen) { //这里是保存当前链表的长度 size_t curlen = intrev32ifbe(ZIPLIST_BYTES(zl)), reqlen; unsigned int prevlensize, prevlen = 0; size_t offset; int nextdiff = 0; unsigned char encoding = 0; long long value = 123456789; zlentry tail; //1. 这段逻辑目的就是获取前置元素的长度 if (p[0] != ZIP_END) { //如果插入位置的元素不是尾元素,则获取该元素的长度 //这里为了后面使用方便进行了拆分,prevlensize保存encoding字段的长度,prevlen保存元素本身的长度 ZIP_DECODE_PREVLEN(p, prevlensize, prevlen); } else { //如果插入位置的元素是尾元素,那么需要把新元素插入链表尾端 //获取到链表最后一个元素(注:最后一个元素不等于尾元素) unsigned char *ptail = ZIPLIST_ENTRY_TAIL(zl); if (ptail[0] != ZIP_END) {  //如果最后一个元素不是尾元素,则该元素为新元素的前置元素,获取该元素长度  prevlen = zipRawEntryLength(ptail); } //否则说明链表还没有任何元素,即新元素的前置元素长度为0 } //2. 对新元素进行编码,获取新元素的总大小 if (zipTryEncoding(s,slen,&value,&encoding)) { //如果是数字,则按数字进行编码 reqlen = zipIntSize(encoding); } else { //元素长度即为字符串长度 reqlen = slen; } //新元素总长度为值的长度加上前置元素跟encoding元素的长度 reqlen += zipStorePrevEntryLength(NULL,prevlen); reqlen += zipStoreEntryEncoding(NULL,encoding,slen); //如果插入的位置不是链表尾,则要对新元素的后续元素的prevlen字段进行判断 //根据上面的编码规则,该字段可能需要扩容 int forcelarge = 0; nextdiff = (p[0] != ZIP_END) ? zipPrevLenByteDiff(p,reqlen) : 0; if (nextdiff == -4 && reqlen < 4) { nextdiff = 0; forcelarge = 1; } //按照新计算出的数组大小进行扩容,由于新数组的地址可能会改变,因此这里记录旧的偏移量 offset = p-zl; zl = ziplistResize(zl,curlen+reqlen+nextdiff); //在新数组上计算插入位置 p = zl+offset; //如果新插入的元素不是在链表末尾 if (p[0] != ZIP_END) { //把新元素后继元素复制到新的数组中,-1为尾元素 memmove(p+reqlen,p-nextdiff,curlen-offset-1+nextdiff); //新元素的后继元素的prevlen字段 if (forcelarge)  zipStorePrevEntryLengthLarge(p+reqlen,reqlen); else  zipStorePrevEntryLength(p+reqlen,reqlen); //更新最后一个元素的偏移量 ZIPLIST_TAIL_OFFSET(zl) = intrev32ifbe(intrev32ifbe(ZIPLIST_TAIL_OFFSET(zl))+reqlen); //当新元素的后继元素不止有一个时,新的尾元素偏移量需要加上nextdiff zipEntry(p+reqlen, &tail); if (p[reqlen+tail.headersize+tail.len] != ZIP_END) {  ZIPLIST_TAIL_OFFSET(zl) =  intrev32ifbe(intrev32ifbe(ZIPLIST_TAIL_OFFSET(zl))+nextdiff); } } else { //新元素插入到链表尾端,更新尾端偏移量 ZIPLIST_TAIL_OFFSET(zl) = intrev32ifbe(p-zl); } //nextdiff !=0表示后继元素的长度发生变化,因此我们需要级联更新后继元素的后继元素 if (nextdiff != 0) { offset = p-zl; zl = __ziplistCascadeUpdate(zl,p+reqlen); p = zl+offset; } //把新元素写入链表 p += zipStorePrevEntryLength(p,prevlen); p += zipStoreEntryEncoding(p,encoding,slen); if (ZIP_IS_STR(encoding)) { memcpy(p,s,slen); } else { zipSaveInteger(p,value,encoding); } //压缩链表存储元素数量+1 ZIPLIST_INCR_LENGTH(zl,1); return zl;}

分析完插入元素的逻辑,长舒一口气,真的很长,细节也很多。

接下来在再看下删除元素的过程,与添加相比,删除相对要简单一些,清空当前元素以后,需要把后继元素一个一个拷贝上来(这也是数组跟链表两个数据结构的差别),然后注意是否需要级联更新,上代码:

//参数依次为:压缩链表,删除元素的其实位置,删除元素的个数unsigned char *__ziplistDelete(unsigned char *zl, unsigned char *p, unsigned int num) { unsigned int i, totlen, deleted = 0; size_t offset; int nextdiff = 0; zlentry first, tail; //读取p指向的元素保存在first中 zipEntry(p, &first); for (i = 0; p[0] != ZIP_END && i < num; i++) {  //统计总共删除的长度  p += zipRawEntryLength(p);  //统计实际删除元素的个数  deleted++; } //需要删除元素的字节数 totlen = p-first.p; if (totlen > 0) {  if (p[0] != ZIP_END) {   //判断元素大小是否有改变   nextdiff = zipPrevLenByteDiff(p,first.prevrawlen);   //修改删除元素之后的元素的prevlen字段   p -= nextdiff;   zipStorePrevEntryLength(p,first.prevrawlen);   //更新末尾元素的偏移量   ZIPLIST_TAIL_OFFSET(zl) =intrev32ifbe(intrev32ifbe(ZIPLIST_TAIL_OFFSET(zl))-totlen);   //当删除元素的后继元素不止有一个时,新的末尾元素偏移量需要加上nextdiff   zipEntry(p, &tail);   if (p[tail.headersize+tail.len] != ZIP_END) {    ZIPLIST_TAIL_OFFSET(zl) =     intrev32ifbe(intrev32ifbe(ZIPLIST_TAIL_OFFSET(zl))+nextdiff);   }   //把后面剩余的元素移动至前面   memmove(first.p,p,    intrev32ifbe(ZIPLIST_BYTES(zl))-(p-zl)-1);  } else {   //直接删除到链表末尾,因此不需要内存拷贝,只需修改最后一个元素的偏移量   ZIPLIST_TAIL_OFFSET(zl) =    intrev32ifbe((first.p-zl)-first.prevrawlen);  }  //resize数组大小  offset = first.p-zl;  zl = ziplistResize(zl, intrev32ifbe(ZIPLIST_BYTES(zl))-totlen+nextdiff);  //修改链表元素个数  ZIPLIST_INCR_LENGTH(zl,-deleted);  p = zl+offset;  //nextdiff != 0表示元素大小发生变化,需要进行级联更新  if (nextdiff != 0)   zl = __ziplistCascadeUpdate(zl,p); } return zl;}

最后我们看下元素的查找操作:

//参数依次为:压缩链表,要查找元素的值,要查找元素的长度,每次比较之间跳过的元素个数unsigned char *ziplistFind(unsigned char *p, unsigned char *vstr, unsigned int vlen, unsigned int skip) { int skipcnt = 0; unsigned char vencoding = 0; long long vll = 0; //只要还没到尾元素就不断循环 while (p[0] != ZIP_END) {  unsigned int prevlensize, encoding, lensize, len;  unsigned char *q;  //查询链表当前元素的prevlen字段  ZIP_DECODE_PREVLENSIZE(p, prevlensize);  //查询链表当前元素的encoding字段  ZIP_DECODE_LENGTH(p + prevlensize, encoding, lensize, len);  q = p + prevlensize + lensize;  //已到达需要比较的元素位置  if (skipcnt == 0) {   //如果链表中的当前元素时字符串   if (ZIP_IS_STR(encoding)) {    //跟要查找的字符串进行比较    if (len == vlen && memcmp(q, vstr, vlen) == 0) {     //匹配成功,则要查找元素的指针     return p;    }   } else {    //如果当前元素为数字且vencoding为0    if (vencoding == 0) {     //尝试对要查找的值进行数字编码     if (!zipTryEncoding(vstr, vlen, &vll, &vencoding)) {      //如果编码失败,则说明要查找的元素根本不是数字      //然后把vencoding设置为最大值,起一个标记作用      //也就是说后面就不用尝试把要查找的值编码成数字了      vencoding = UCHAR_MAX;     }     assert(vencoding);    }    //如果vencoding != UCHAR_MAX,则说明要查找的元素成功编码为数字    if (vencoding != UCHAR_MAX) {     //按数字取出当前链表中的元素     long long ll = zipLoadInteger(q, encoding);     if (ll == vll) {      //如果两个数字相等,则返回元素指针      return p;     }    }   }   //重置需要跳过的元素个数   skipcnt = skip;  } else {   //跳过元素   skipcnt--;  }  //遍历下个元素  p = q + len; } //遍历完整个链表,没有找到元素 return NULL;}

到这里就把压缩链表的创建,添加,删除,查找四个基本操作原理总结完了。

三、压缩链表ziplist数据结构总结

压缩链表ziplist在redis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算是redis中最具特色的数据结构了。该数据结构的精髓其实就在于文章第一部分总结的编码规则,先理清楚这部分内容,后面的源码可以简单看下加深理解。

不得不说源码部分着实有点冗长,确实需要耐心,我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也很头大。如果对源码感兴趣的话,建议按我的方法,先自己梳理某个操作(例如上面提到的插入元素)需要做哪些事情,然后再看代码可能会更好理解一些。

最后留一个小问题,既然redis中的ziplist对内存利用率如此之高,那为什么还要提供普通的链表结构供用户使用呢?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总结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谢谢大家对的支持。

元素 字节 编码 长度 字段 数字 字符 字符串 结构 偏移 大小 存储 就是 数据 源码 数据结构 后继 更新 位置 个数 数据库的安全要保护哪些东西 数据库安全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生产安全数据库录入 数据库的安全性及管理 数据库安全策略包含哪些 海淀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 建立农村房屋安全信息数据库 易用的数据库客户端支持安全管理 连接数据库失败ssl安全错误 数据库的锁怎样保障安全 建立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库 网络技术的诈骗共犯 山东数据库数据恢复软件 sci 东北大学 数据库 数据库建立关系表最佳实践 数据库应用开发师报考条件 租服务器挂游戏违法么 银河麒麟服务器没有yum 软件开发工程师是职位还是岗位 网络安全复试万能模板 利用引文数据库检索下列各题 学生选课数据库表下载 上海云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开发部门制度建设 国际软件开发比赛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法规试题 R740服务器加硬盘格式化 系统开发app开发软件开发 怎么设置服务器管理权限 数据库技术的定义是什么 苏州云服务器咨询客服 非凡网络技术学院 世界国家网络技术 开源服务器虚拟化 网络安全教育主题朗诵稿 芝罘区直播软件开发公司有哪些 java实现远程服务器文件上传 安徽省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大会 网络安全工程师工资水平 网络安全课程思政教学视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