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夜神可以替代夜神
即非先行者,也不乏后继者……
这恰恰是 Noctilux50/1.0 真正强大的地方。
今天的话题是从福伦达的 50/1.0 镜头开始的。
COSINA 公司的福伦达品牌从品牌价值而言是难以和徕卡抗衡的,他们的 VM 镜头不可能取得和徕卡 M 镜头平等的地位。然而日本人仿佛就是憋着一口气,仿佛就是要挑一挑徕卡,因而在保留了 VM50/1.2 镜头的情况下,在 2022 年又推出了一款 50/1.0 镜头,而这枚镜头价格高达 22 万日元,是福伦达有史以来最贵的一枚 VM 镜头。
可是这枚镜头同样难以挑战徕卡 Noctilux 镜头的地位,尽管它已经是这些挑战者中价格最贵,也是性能相当出色的一员。
从技术而言,这枚福伦达 50/1.0 的眼花缭乱的技术要胜过远在 70 年代开发的 Noctilux 50/1.0 镜头,然而它依然不可能获得同等的知名度。
今天我们就要研究这枚从 1976 年一直生产到 2008 年的镜头。
而我的看法是:现代超大光圈镜头,甚至是国产镜头很快就能从性能上全面超过这枚半个世纪前设计的 7 枚 6 组的双高斯结构镜头。然而,要让人们从心理上找到它的替代者,也就是找到一枚镜头可以替代它成为超大光圈镜头发展的代表,恐怕很难。
一说到 1.0,相机爱好者就会想起它,而不是其他镜头。
我们先来看看这枚镜头的三种常见式样。
58mm 口径版本,1975 年-1978 年,11821 型号
60mm 口径版本,分 1978 年-1982 年版本和 1983 年-1993 年版,外观不同,11821 型号
60mm 口径,遮光罩一体新版,1994 年-2008 年,11822 型号
这枚镜头历年均在加拿大制造,最早期口径 58mm,之后调整为 60mm,但是光学结构从 1976 年到 2008 年都没有调整过,为经典的 7 枚 6 组双高斯结构。有许多大光圈镜头,包括大量单反镜头使用同样的结构。镜头本身不带非球面镜片,但有 2 片折射率极高的镜片,使用编号 leitz 900/1 的特殊玻璃,最初为前一代 50/1.2 镜头开发,这种镜片折射率高达 1.9,色散只有 40.5。
下面,我们正式聊聊这枚镜头的历史定位和价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类已经能够开发出光圈极大的镜头,然而在 135 领域,这个数值最大达到 1.5。
Albrecht Wilhelm Tronnier 作为施耐德公司的传奇光学设计师在 1935 年为徕卡设计了 XENON 50/1.5 镜头,这是未来一些列超大光圈双高斯结构镜头的鼻祖。
而蔡司公司的 Ludwig Bertele 在年仅 24 岁时就开发出了 120 上使用的 1.8 光圈的 ERONSTAR 镜头,他在 1932 年开发了 3 组不对称结构的 SONNAR 50/1.5 镜头,惊人地使用了 2 次 3 片镜片贴合。
这两条线索,将在 1950 年代使 50mm 镜头的光圈提升到新的境界。
我们不能忽略冷战格局对德国光学工业的致命打击,而日本人不仅在精密机械方面趁势崛起,甚至要挑战德国人半个世纪以来的世界光学霸主的地位,无论是民用,军用还是商业用,德国光学在 20 世纪上半叶都是不可匹敌的。
1953 年,日本的帝国光学推出了民用光学史上第一支突破 1.5 光圈的镜头,ZUNOW 50/1.1 镜头,这是一款 SONNAR 结构超大光圈镜头,推出过 2 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竟然动用了一个 4 片贴合的镜头组。
1954 年,富士推出一枚 8 枚 4 组,2 组 3 贴合的 SONNAR 结构 50/1.2,1956 年柯尼卡推出 60/1.2 镜头(1954 年设计),同样是 SONNAR 结构,但是前组 4 片没有贴合,后组有一个 3 贴合。
第一枚双高斯结构的超大光圈镜头是尼康在 1956 年的 50/1.1 镜头,受到材料限制,它的结构比后来的双高斯结构超大光圈镜头要更复杂一些。
这枚镜头上折射率最高的镜片只有 1.71,但毕竟是光学玻璃,色散有 47.9,眼镜城里 1.71 折射率的树脂片,阿贝数才 37。
日本在超大光圈时代光圈最大的镜头是佳能在 1960 年推出的 50/0.95 镜头,破天荒地在民用摄影镜头上突破 1.0 大关。这枚镜头看起来跟个烟灰缸似的。
然而,这 5 枚镜头没有任何一枚,能够代表超大光圈标头。
他们基本都有如下特征:
1.光学结构设计不成熟,全开光圈象征意义大于使用意义
2.价格昂贵,产量小,生产时间短
3.没有后续镜头开发
4.缺乏搭载平台(尼康,佳能放弃旁轴,帝国光学倒闭,富士,柯尼卡没有相关系统,L39 螺丝口衰落)
面对日本的疯狂,德国人选择沉默……
…… 到 1966 年。
德国蔡司公司在分裂中遭到致命打击,因此他们后期才在单反搭载平台推出 1.2 光圈的镜头。
徕卡公司经过 M 相机的热潮逐渐强大,并在日本超大光圈热褪去后,研制开发了 50/1.2 非球面超大光圈镜头,取名 Noctilux。在被复刻烂大街之前,它是最传奇的 M 口镜头之一。
上面这是 1964 年的 50/1.2 试做头之一,前几个月拍卖出了 36 万欧元的天价。徕卡官方也补充了一些这枚镜头开发的情况。50/1.2 镜头使用了 2 面镜片,徕卡方面号称大大降低了球面相差和慧差,拥有很高的对比度。事实上,徕卡官方所说的大大降低,只是相对那些不能用的日本头的说法。镜头在 50/1.2 时的性能依然勉强,而且加工难度很高。
折腾了 10 年,一共也才制造了 1800 枚,这便给 50/1.0 的推出提供了机会。
所以,徕卡 50/1.2 的非球面尝试其实犯了和日本超大光圈镜头一样的错误,重视炫技,忽略了镜头的实用性。
我们再看看日本的那几条,徕卡 50/1.2 占几条:
1.光学结构设计不成熟,全开光圈象征意义大于使用意义✔
非球面虽然经过计算机计算,但并没有使用数控机床打磨,制造成本非常高。
2.价格昂贵,产量小,生产时间短✔
一枚 50/1.2 的价格是 M4 的 2 倍,虽然镜头使用计算机设计,但那个年代还没有数控打磨技术,制造成本太高。最终 10 年才生产了 1800 枚。
3.没有后续镜头开发
4.缺乏搭载平台
然而,徕卡的后两条和日本镜头不同。
徕卡并没有因为非球面镜头的困境放弃超大光圈镜头,对于 70 年代陷入严重危机的徕卡 M 系统,一枚旗帜性的镜头是必要的,Noctilux 是徕卡与日本镜头差异的标志。
同时,M 口搭载平台稳定,可以提供后续镜头的开发。
1970 年代,徕卡最终选择了一条正确的思路开发 Noctilux 镜头,使得其成为真正传奇。
下面我们列出徕卡 Noctilux 镜头的开发思路,这是我从徕卡自己和意大利 MARCO CAVINA 专业解读总结来的。
1.发挥徕卡的材料优势,以 900/1 特殊玻璃为核心开发
2.不研究新结构,以双高斯结构为基础,通过增加镜片修正球差,慧差,放弃华而不实的非球面技术
3.节约成本,控制价格,提升产量,长期保持这款产品
就这样,徕卡 50/1.0,传奇 Noctilux 夜神镜头诞生了。
相比前一代 50/1.2,它拥有更低的制造成本,更低的价格(发售价格只有 50/1.2 的一半),更好的性能。它在 1.0 光圈时,对比,分辨,球差,色散都表现得很好。特别是镜头在 5.6 光圈时,性能完全超过了 50/1.2,它更适合彩色胶卷的使用。
徕卡实现了他们的想法,用一种常见的结构,结合优质材料打造了一款超大光圈经典镜头。
然而,仅仅如此,是不能打造成传奇的,这枚镜头之所以地位重要,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
从 1976 年到 1990 年,它是光圈最大的民用光学镜头。日本镜头受制于单反结构,以当时的结构条件只能做到 1.2 的光圈。所以徕卡 50/1.0 从指标上鹤立鸡群。
虽然佳能公司在 1987 年推出了 EF50/1.0 镜头,但这枚镜头是 EOS 系统的新头,追求指标,华而不实,反而重蹈 50 年代覆辙,之后佳能用更务实的 50/1.2L 红圈替代了它。
可以说从 1976 年到 2008 年前后,也就是在这枚镜头漫长的生产生涯中,他做了整整 30 年的 135 镜头光圈至高点。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对突破 1.4 光圈的认识都与这枚镜头捆绑在一起。
此外,它也的确有着在 70-90 年代堪称优秀的性能,徕卡 50/1.0 在光圈 1.0 时的表现,特别是对比度,要比许多单反镜头 1.4 光圈还要好,虽然大家的设计差不多。
虽然作为世界上最贵的 135 标头,50/1.0 依然得到了徕卡铁粉的支持,虽然它的总产量也不大,大约在 2 万枚上下。
换言之,这 10 年来大家看到的层出不穷的超大光圈镜头与这枚 Noctilux 形成因果关系,也许它们采用了许多非球面技术,ED 技术,使用更加精密的计算。然而这些镜头的概念是被 Noctilux 定义的,因为 1.0 级别光圈在过去被认为是失败的方案。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各种夜神的说法,夜神是专指徕卡镜头的,后继者们连称呼都受到这枚镜头的巨大影响。在现在数码相机超强的 CMOS 高感面前,2.8 光圈镜头都能成夜神。
那么,要不要买一枚回来玩玩?我个人建议还是买 50/0.95,品牌价值一样,Noctilux 正牌继承者,性能优异,当然,它的确比 50/1.0 要贵不少。
目前 50/1.0 的价格大约在 3.5 万-4.5 万之间,用八角形一体遮光罩的(俗称 4 代)比较贵,58mm 的老版本比较贵,当中的都还好。这个价格现在大概相当于一台全新的 MP 机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胶卷迷俱乐部 (ID:jiaojuanmi),作者:上海老污龟
相关文章
- 25 周年纪念作,情怀拉满但诚意欠缺:《勇者斗恶龙 怪物仙境 3》
- 联想拯救者 Y700 2023 平板推送 ZUI 15.0.723 系统灰度测试:新增“USB 网络共享”,优化底部小白条
- Streacom 推出 SG10 高端被动散热机箱:可解热 600W,1300 美元
- 3D 角色扮演策略游戏《少女前线 2:追放》公测开启,安卓、iOS、PC 多端互通
- 新能源车市:价格战开局,价值战结束
- 雪天这样拍,照片更为味道
- Cybertruck:未来物种重新定义汽车
- 2022 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 1.93 亿,普及率达 97.2%
- 上映 7 天,《名侦探柯南:黑铁的鱼影》内地票房破亿、豆瓣 6.6 分
- 小岛工作室推出《死亡搁浅》联名手机手柄,预计明年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