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光刻机也能生产高端芯片,华裔科学家晶体管研究实现新突破
CTOnews.com 5 月 26 日消息,传统半导体芯片性能主要取决于多层晶体管的密集堆叠,如今随着新兴的人工智能,发展计算机芯片所需要的成分越发高昂。
麻省理工学院(MIT)华裔科学家朱家迪领军的原子级晶体管研究于 4 月取得突破,该项目采用气象沉淀逐层堆叠工艺生产,不再需要使用光刻机,即可生产出一纳米甚至以下制程的芯片。这将使计算机的尺寸缩小到只有目前的千分之一大小,且功耗也只有目前的千分之一。
新晶体管只有大约三个原子的厚度,因此堆叠起来可以制造成本更低,性能更强大的芯片。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也因此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可以直接在完全制造的硅芯片上有效且高效地"生长"金属二硫化物 (TMD) 材料层,以实现芯片晶体管更密集的集成性。
由于芯片制造过程通常需要大约 600 摄氏度的温度,而硅晶体管和电路在加热到 400 摄氏度以上时可能会损坏,因此将晶体管材料直接"生长"到硅晶圆上是一项重大挑战。
现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的跨学科团队已经开发出一种不会损坏芯片的低温"生长"工艺。该技术允许将二维半导体晶体管直接集成在标准硅电路之中。
新技术还能够显著减少生长这些材料所需的时间。以前的方法需要超过一天的时间来制造芯片用的单层二维材料,而新方法可以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在整个 8 英寸晶圆上"生长"出均匀的金属二硫化物 (TMD) 材料层。
CTOnews.com认为,如若这项新技术正式落地,可以大幅降低当下芯片的成本,从而降低整个硬件市场的价格。
- 上一篇
联想推出新款刃 7000K 2023 台式机:搭载 RTX 4060 Ti,9199 元起
CTOnews.com 5 月 26 日消息,联想今日推出新款刃 7000K 2023 台式机,采用了英伟达最新推出的 RTX 4060 Ti 显卡,配备 13代酷睿处理器,首发 9199 元起,电商
- 下一篇
vivo Y36 4G / 5G 手机在印尼发布:支持 90Hz 刷新率和 44W 快充
感谢CTOnews.com网友 华南吴彦祖 的线索投递!CTOnews.com5 月 26 日消息,vivo 在印度尼西亚推出了 vivo Y36 新机,有 4G 和 5G 两个版本。vivo Y36
相关文章
- 25 周年纪念作,情怀拉满但诚意欠缺:《勇者斗恶龙 怪物仙境 3》
- 联想拯救者 Y700 2023 平板推送 ZUI 15.0.723 系统灰度测试:新增“USB 网络共享”,优化底部小白条
- Streacom 推出 SG10 高端被动散热机箱:可解热 600W,1300 美元
- 3D 角色扮演策略游戏《少女前线 2:追放》公测开启,安卓、iOS、PC 多端互通
- 新能源车市:价格战开局,价值战结束
- 雪天这样拍,照片更为味道
- Cybertruck:未来物种重新定义汽车
- 2022 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 1.93 亿,普及率达 97.2%
- 上映 7 天,《名侦探柯南:黑铁的鱼影》内地票房破亿、豆瓣 6.6 分
- 小岛工作室推出《死亡搁浅》联名手机手柄,预计明年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