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日如年”的感受是怎样产生的,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对时间的感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F 中文 (ID:kexuejiaodian),作者:SF
理论认为"生物钟"会使我们产生时间流逝的感觉。但这种生物时钟远非完美,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它,进而扭曲我们对时间的主观感知。
文 | 克里斯蒂安・贾勒特
译 | 李想
编 | 闻静
原文刊登于《科学焦点》2023.07 期
犹如脉冲式起搏器的"生物钟"
人类和其他一些动物善于准确估计较短的时长,心理学家据此推测,人体中有某种内置的时钟。关于这种时钟,有一种影响深远的说法:生物体内的时钟犹如一台脉冲式起搏器,释放的脉冲被一块"蓄电池"接收,进而使我们产生时间流逝的感觉。
不过我们都知道,这种生物时钟远非完美,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它,进而扭曲我们对时间的主观感知。对此,一种流行的解释认为,这是通过加快或减慢起搏器释放脉冲的频率而实现的。
以多数人恐惧的高空坠落为例。研究表明,当我们感到害怕时,内置时钟的起搏器会超速运转,脉冲的释放频率会上升。这导致蓄电池接收到更多的脉冲,造成我们高估时间的长短。
以时长 5 秒的坠落为例,如果衡量时间流逝的蓄电池以更快的速度"充电",坠落者可能会觉得时间已经过去了 7 秒钟。换句话说,主观上感受的时间似乎比实际要长,因此,你才会觉得时间的流逝变慢了,从而产生度日如年的感觉。
即使感觉时间变慢了,也不会有奇迹发生
科学家已经用药物模拟出了同样的效果。增强神经系统唤起的兴奋剂会使人高估时间的流逝速度(感觉时间变慢),而抑制唤起的镇静剂往往会使人低估时间的流逝速度(感觉时间加快)。
喜欢看电影的你可能发现了,动作片中的主角常常会在遭遇突发事件时,经历时间变慢的情况,这让他们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了超强的感知能力。如果现实也能如此,那可太酷了。
但是,很遗憾,2007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科学家让志愿者落入一张安全网,在坠落的过程中向他们展示一张快速移动的图片。结果是,虽然志愿者的确感觉时间变慢了,但他们对图片的辨认能力并没有增强。
相关文章
- 25 周年纪念作,情怀拉满但诚意欠缺:《勇者斗恶龙 怪物仙境 3》
- 联想拯救者 Y700 2023 平板推送 ZUI 15.0.723 系统灰度测试:新增“USB 网络共享”,优化底部小白条
- Streacom 推出 SG10 高端被动散热机箱:可解热 600W,1300 美元
- 3D 角色扮演策略游戏《少女前线 2:追放》公测开启,安卓、iOS、PC 多端互通
- 新能源车市:价格战开局,价值战结束
- 雪天这样拍,照片更为味道
- Cybertruck:未来物种重新定义汽车
- 2022 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 1.93 亿,普及率达 97.2%
- 上映 7 天,《名侦探柯南:黑铁的鱼影》内地票房破亿、豆瓣 6.6 分
- 小岛工作室推出《死亡搁浅》联名手机手柄,预计明年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