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星载光交换技术首次成功在轨验证,实现“零误码”“零丢包”
CTOnews.com 10 月 9 日消息,8 月 10 日,"西光壹号"系列一箭五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自主研发的星载光交换机作为重要载荷之一搭载升空,开展国内首次高速光交换技术的空间验证工作。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好消息传来,载荷顺利开机多项技术验证试验按期正常进行,地面测试结果表明:星载光交换机各项功能正常,高光谱图像信息完整,下传地面解析后达到"零误码""零丢包"水平,实现全部既定目标,高速光交换技术在轨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据介绍,搭建覆盖全球的空间大容量光网络,是未来实现海量用户信息互联共享的必由之路。星载光交换技术突破传统技术壁垒,在光域直接将光信号进行交换处理,无需"光 / 电""电 / 光"转换,有效解决了电交换处理存在的"电子速率瓶颈"问题,具有网络资源配置智能动态、通信体制与协议透明、组网扩展灵活、功耗低等优势,是太空"高速信息公路网络的立交桥",是空间海量数据分配、转发等处理的核心技术。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表示,此次试验成功,是继 2022 年 5 月 20 日实现星间激光通信技术在轨验证之后,西安光机所高速空间激光通信领域体系化发展取得的又一重要星上应用,再次夯实了我国未来空间大容量光网络建设的核心技术储备和装备支撑。
CTOnews.com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全称"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为发展中国的核武器,解决用于核爆试验必需的高速摄影和耐辐照光学材料问题,国家二机部和中国科学院决定在西安建立一个以承担核爆试验光测任务为主要方向的研究所。
1962 年 3 月 27 日,由原中国科学院西安原子能所、中国科学院陕西分院应用光学所、机械所大部分和自动化所部分人员合并,"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分所"成立,1965 年 12 月 27 日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机械研究所",1968 年 1 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1503 研究所" 1970 年 11 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沿用至今。现已发展成为以战略高技术创新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研究所。
相关文章
- 25 周年纪念作,情怀拉满但诚意欠缺:《勇者斗恶龙 怪物仙境 3》
- 联想拯救者 Y700 2023 平板推送 ZUI 15.0.723 系统灰度测试:新增“USB 网络共享”,优化底部小白条
- Streacom 推出 SG10 高端被动散热机箱:可解热 600W,1300 美元
- 3D 角色扮演策略游戏《少女前线 2:追放》公测开启,安卓、iOS、PC 多端互通
- 新能源车市:价格战开局,价值战结束
- 雪天这样拍,照片更为味道
- Cybertruck:未来物种重新定义汽车
- 2022 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 1.93 亿,普及率达 97.2%
- 上映 7 天,《名侦探柯南:黑铁的鱼影》内地票房破亿、豆瓣 6.6 分
- 小岛工作室推出《死亡搁浅》联名手机手柄,预计明年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