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 bilibili 超级科学晚举办,AIGC、室温超导等入选 2023 年度五大科学焦点
10 月 28 日,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在北京举办首届科学盛事"bilibili 超级科学晚",现场邀请了包括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在内的 9 位特邀嘉宾,通过演讲及趣味实验的方式,来验证多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问题。此外,晚会首次发布了"哔哩哔哩 2023 年度五大科学焦点"--AIGC、室温超导、脑机接口、黑洞、可控核聚变等深受年轻人关注的前沿科学话题入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 科普隐身材料)
九场科普演讲 × 创意实验 揭示科学与生活的紧密关联
秉持"实验,是检验科技的唯一标准"的晚会初衷,首届"bilibili 超级科学晚"特别邀请了我国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等 9 位学界嘉宾来到现场,并与"稚晖君""毕导 THU""影视飓风"等B站头部泛知识类 UP 主合作,展示了九场融合演讲与实验的硬核科学秀。
其中,曾因自制机械臂视频爆火全网、被科技爱好者称为"野生钢铁侠"的 UP 主"稚晖君",就将他自研的机械臂实物带到了观众面前,现场模拟月球挖矿流程。
紧随实验的演示,嫦娥三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则登台讲述了玉兔一号月球车机械臂的进化过程,并与"稚晖君"的机械臂进行对照分析,让观众在实验与科普的交织中,直观感受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历程。
(UP 主"稚晖君"用自研机械臂模拟月球挖矿流程)
五大科学焦点榜单发布 00 后正成为科学内容消费主力
为展示当下年轻人最关注的科学事件与趋势,基于过去一年B站用户在知识和科技品类的播放、投稿、互动综合数据,"bilibili 超级科学晚"现场首次发布了"哔哩哔哩 2023 年度五大科学焦点"--AIGC、室温超导、脑机接口、黑洞、可控核聚变入选。
B站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 2.43 亿用户在B站学习,是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的 5.5 倍。B站泛知识内容消费人群中,有 72% 为 00 后。年轻人不仅爱学习,还关注科学前沿内容。科学和知识品类占B站用户搜索排名第 2 位,相关内容播放量占B站41%,00 后正在成为科学内容消费主力。
(哔哩哔哩 2023 年度五大科学焦点)
以入选榜单的"AIGC"为例,今年 AIGC 的多次迭代,让B站AI 类内容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相关视频播放量 90 亿,播放时长达 140 亿分钟,全站 UP 主围绕 ChatGPT、文心一言、盘古气象等多个大模型发布动向,共投稿 330 万支视频,是无可争议的 2023 年热度最高科学技术领域。
在B站,今年不仅涌现出海量跨圈层应用视频,如 UP 主"三月和阿狗"向 ChatGPT 提问:"我 7 岁那年,妈妈去世了。你能当我的妈妈吗?",视频播放量超 200 万。更出现了以亚马逊资深首席科学家 UP 主"跟李沐学 AI"为代表的一批硬核科普创作者,多角度解读 AIGC 背景、原理和社会影响。其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 UP 主"YJango"的视频《万字科普 GPT4 为何会颠覆现有工作流;为何你要关注微软 Copilo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视频长达 50 分钟,播放量近 300 万。在颠覆性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前,B站用户往往选择第一时间认知、学习并应用,勇于走在时代前列。
(亚马逊资深首席科学家、UP 主"跟李沐学 AI")
而"室温超导"作为 2023 年现象级科学热点,上万名科研工作者在B站对该领域进行科普分享,B站全年相关视频互动数达 1185 万。其中,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UP 主"来自星星的何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教授、UP 主"复旦李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B站官号"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等一批专家和机构,全程跟进争议材料验证进展,并与B站用户深度讨论。
"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黑洞"的入选,则体现出B站用户对我国科研领域最新动向的关注。今年 4 月,上海瑞金医院公布"脑机接口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研究成果;8 月,我国宣布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9 月,我国科学家联合国际合作者,首次探察到 M87 黑洞喷流周期性进动;10 月,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科研领域的每一项重大突破,都会在B站引起热议,并沉淀出一批优质科普视频创作者。
(我国科学家首次探察到 M87 黑洞喷流周期性进动)
截至目前,B站累计入驻知识类 UP 主 300 余万人。B 站董事长兼 CEO 陈睿曾公开介绍,很多 UP 主是真正的科学家以及科技工作者,其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两院院士以及各行各业的学者,目前 B 站是全网院士入驻最多的平台,累计入驻的教授和学者共有 645 位。科技类视频已经成为了 B 站最受用户欢迎的内容之一。
年轻人对科学科技热点的关注、讨论和主动应用,也将凝聚成良好的社会效应,让更多目光聚焦到前沿科学的现状,也让更多社会力量注入到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中。
相关文章
- 25 周年纪念作,情怀拉满但诚意欠缺:《勇者斗恶龙 怪物仙境 3》
- 联想拯救者 Y700 2023 平板推送 ZUI 15.0.723 系统灰度测试:新增“USB 网络共享”,优化底部小白条
- Streacom 推出 SG10 高端被动散热机箱:可解热 600W,1300 美元
- 3D 角色扮演策略游戏《少女前线 2:追放》公测开启,安卓、iOS、PC 多端互通
- 新能源车市:价格战开局,价值战结束
- 雪天这样拍,照片更为味道
- Cybertruck:未来物种重新定义汽车
- 2022 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 1.93 亿,普及率达 97.2%
- 上映 7 天,《名侦探柯南:黑铁的鱼影》内地票房破亿、豆瓣 6.6 分
- 小岛工作室推出《死亡搁浅》联名手机手柄,预计明年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