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上市背后之路:技术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两年,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AI 绘画兴起、超级语言对话模型 ChatGPT 引发全世界范围内高度关注,使得通过 AI 工具自动生成内容,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热点。事实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驱动喜马拉雅实现"加速跑"的有力武器,赋予喜马拉雅 IPO 十足底气。
据了解,目前喜马拉雅利用专有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发现和推荐机制和智能标签系统,以提高内容分发的准确性和效率以及用户体验,在同类平台中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
事实上,喜马拉雅在 AIGC 领域的布局并非一日之功,截至 2022 年末,喜马拉雅通过 AIGC 方式创作的有声书专辑超过 3.7 万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评书表演大师单田芳声音重现,该系列专辑在喜马拉雅的总播放量已突破 1 亿次。喜马拉雅还基于自研的 TTS 框架,采集头部主播"喜道公子"的真声打造了 AI 主播"喜小道",与 AI 续写应用"彩云小梦"合作,打造了首个从故事创作到演播均由 AI 完成的 AI 电台。另外,喜马拉雅的 AIGC 技术也帮助 50 多家新闻媒体通过"AI 主播"播报新闻,还有 1000 多家自媒体在平台开设了有声专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内容生态构建中,创作工具直接决定着创作门槛的高低。而喜马拉雅通过 AI 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内容创作的门槛,提升了创作效率,例如,专为音频创作者开发的工具"云剪辑",是一款在线多轨剪辑轻应用,率先在业内实现了音频文字化剪辑,用户无需下载即可在线剪辑。针对近来众多创作者出现咳嗽并影响录音质量的情况,喜马拉雅上线了音频降噪"黑科技"-- 喜马 AI 智能"止咳",通过 AI 技术识别咳嗽声音从而实现一键降噪的效果。
成长性在 PEG 模型中是体现一家企业健康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资金在选择优质标的价值时的重要判断依据。对于音频行业而言,成长性不仅需要依托于获客、用户黏性、商业模式,更要通过研发投入的加码,影响内容生产到变现的全链路。喜马拉雅平台率先使用 AI 技术,为消费者和创作者带来更加优质和沉浸式体验,为自身企业筑起了一条宽且深的"护城河"。
未来,喜马拉雅平台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以技术驱动企业发展,坚持在长期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发展,,为音频行业高质量快速发展树立标杆。
相关文章
- 25 周年纪念作,情怀拉满但诚意欠缺:《勇者斗恶龙 怪物仙境 3》
- 联想拯救者 Y700 2023 平板推送 ZUI 15.0.723 系统灰度测试:新增“USB 网络共享”,优化底部小白条
- Streacom 推出 SG10 高端被动散热机箱:可解热 600W,1300 美元
- 3D 角色扮演策略游戏《少女前线 2:追放》公测开启,安卓、iOS、PC 多端互通
- 新能源车市:价格战开局,价值战结束
- 雪天这样拍,照片更为味道
- Cybertruck:未来物种重新定义汽车
- 2022 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 1.93 亿,普及率达 97.2%
- 上映 7 天,《名侦探柯南:黑铁的鱼影》内地票房破亿、豆瓣 6.6 分
- 小岛工作室推出《死亡搁浅》联名手机手柄,预计明年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