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信息网

GO语言中err接口及defer延迟异常怎么处理

发表于:2025-02-05 作者:千家信息网编辑
千家信息网最后更新 2025年02月05日,这篇"GO语言中err接口及defer延迟异常怎么处理"文章的知识点大部分人都不太理解,所以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以下内容,内容详细,步骤清晰,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能有所收获,下面我们
千家信息网最后更新 2025年02月05日GO语言中err接口及defer延迟异常怎么处理

这篇"GO语言中err接口及defer延迟异常怎么处理"文章的知识点大部分人都不太理解,所以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以下内容,内容详细,步骤清晰,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能有所收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GO语言中err接口及defer延迟异常怎么处理"文章吧。

    err接口

    Go语言引入了一个关于错误处理的标准模式,即error接口,它是Go语言内建的接口类型,该接口的定义如下:

    type error interface {    Error() string}

    调用对应接口

     err:=errors.New("this is normal err")        fmt.Println(err.Error())        err2:=fmt.Errorf("this is normal err")        fmt.Println(err2)

    案例:除数b为0时

    package mainimport (        "errors"        "fmt")func main() {        //接收错误信息和正确信息        result,err := test(5,0)        //加了判断,如果没有错误err=nil        if err!=nil{                fmt.Println(err)        }else {                fmt.Println(result)        }}//b为0时抛出异常func test(a,b int) (result int, err error) {  //返回错误信息        err = nil        if b==0{                err =errors.New("b不能为0")        }else {                result = a/b        }        return}

    panic函数

    error返回的是一般性的错误,但是panic函数返回的是让程序崩溃的错误。

    一般而言,当panic异常发生时,程序会中断运行。

    所以,我们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并不会直接调用panic( )函数,但是当我们编程的程序遇到致命错误时,系统会自动调用该函数来终止整个程序的运行,也就是系统内置了panic函数。

    案例

    package mainimport "fmt"func main() {        test1()        test2()        test3()}func test1()  {        fmt.Println("test1")}func test2()  {        panic("panic test2")  //程序中断}func test3()  {        fmt.Println("test3")}

    结果:

    test1
    panic: panic test2
    goroutine 1 [running]:
    main.test2(...)

    defer延迟

    总结

    关键字 defer⽤于延迟一个函数的执行,调用了,但是没有执行,也会完成参数的传递

    defer fmt.Println("333")defer fmt.Println("222")defer fmt.Println("111")依次输出顺序:111,222,333

    如果一个函数中有多个defer语句,它们会以后进先出的顺序执行。
    注意,defer语句只能出现在函数的内部。

    defer与匿名函数结合使用

    案例1:无参数

    package mainimport "fmt"func main() {        a := 10        b := 20        defer func() {                fmt.Println("匿名函数a", a)                fmt.Println("匿名函数b", b)        }()        a = 100        b = 200        fmt.Println("main函数a", a)        fmt.Println("main函数b", b)}

    结果:

    main函数a 100
    main函数b 200
    匿名函数a 100
    匿名函数b 200

    案例二:有参数

    package mainimport "fmt"func main() {        a := 10        b := 20  //调用了,也传参数了,但是没有执行        defer func(a,b int) { //添加参数                fmt.Println("匿名函数a", a)                fmt.Println("匿名函数b", b)        }(a,b)  //传参数        a = 100        b = 200        fmt.Println("main函数a", a)        fmt.Println("main函数b", b)}

    结果:

    main函数a 100
    main函数b 200
    匿名函数a 10
    匿名函数b 20

    recover防止程序中断

    运行时panic异常一旦被引发就会导致程序崩溃。这当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因为谁也不能保证程序不会发生任何运行时错误。

    Go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专用于"拦截"运行时panic的内建函数——recover。它可以是当前的程序从运行时panic的状态中恢复并重新获得流程控制权。

    注意:recover只有在defer调用的函数中有效。

    func testA()  {    fmt.Println("testA")}func testB(x int)  {    //设置recover()    //在defer调用的函数中使用recover()    defer func() {        //防止程序崩溃        //recover()        //fmt.Println(recover())                                //加了一层判断        if err:=recover();err!=nil {            fmt.Println(err)        }    }()  //匿名函数    var a [3]int    a[x] = 999}func testC()  {    fmt.Println("testC")}func main() {    testA()    testB(0)  //发生异常 中断程序    testC()}

    以上就是关于"GO语言中err接口及defer延迟异常怎么处理"这篇文章的内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小编分享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若想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内容,请关注行业资讯频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