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架构及工作原理
(一)架构介绍
我们都知道CPU的根本任务就是执行指令,对计算机来说最终都是一串由"0"和"1"组成的序列。CPU从逻辑上可以划分成3个模块,分别是控制单元、运算单元和存储单元,这三部分由CPU内部总线连接起来。如下所示:
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整个CPU的指挥控制中心,由指令寄存器IR(InstructionRegister)、指令译码器ID(InstructionDecoder)和操作控制器OC(OperationController)等,对协调整个电脑有序工作极为重要。它根据用户预先编好的程序,依次从存储器中取出各条指令,放在指令寄存器IR中,通过指令译码(分析)确定应该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通过操作控制器OC,按确定的时序,向相应的部件发出微操作控制信号。操作控制器OC中主要包括节拍脉冲发生器、控制矩阵、时钟脉冲发生器、复位电路和启停电路等控制逻辑。
运算单元:是运算器的核心。可以执行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数等基本运算及其附加运算)和逻辑运算(包括移位、逻辑测试或两个值比较)。相对控制单元而言,运算器接受控制单元的命令而进行动作,即运算单元所进行的全部操作都是由控制单元发出的控制信号来指挥的,所以它是执行部件。
存储单元:包括CPU片内缓存和寄存器组,是CPU中暂时存放数据的地方,里面保存着那些等待处理的数据,或已经处理过的数据,CPU访问寄存器所用的时间要比访问内存的时间短。采用寄存器,可以减少CPU访问内存的次数,从而提高了CPU的工作速度。但因为受到芯片面积和集成度所限,寄存器组的容量不可能很大。寄存器组可分为专用寄存器和通用寄存器。专用寄存器的作用是固定的,分别寄存相应的数据。而通用寄存器用途广泛并可由程序员规定其用途,通用寄存器的数目因微处理器而异。这个是我们以后要介绍这个重点,这里先提一下。
我们将上图细化一下,可以得出CPU的工作原理概括如下:
总的来说,CPU从内存中一条一条地取出指令和相应的数据,按指令操作码的规定,对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直到程序执行完毕为止。
上图中我没有画总线,只是用逻辑方式对其进行呈现。原因早期Intel的微处理器,诸如8085,8086/8088CPU,普遍采用了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复用技术,即将部分(或全部)地址总线与数据总线共用CPU的一些引脚。例如8086外部地址总线有20根,数据总线复用了地址总线的前16根引脚。复用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虽然可以少CPU的引脚数,但却引入了控制逻辑及操作序列上的复杂性。所以,自80286开始,Intel的CPU才采用分开的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
不管是复用还是分开,对我们理解CPU的运行原理没啥影响,上图没画总线的目的就是怕有些人太过于追求细节,一头扎下去,浮不起来,不能从宏观上藐视敌人。
OK,总结一下,CPU的运行原理就是:控制单元在时序脉冲的作用下,将指令计数器里所指向的指令地址(这个地址是在内存里的)送到地址总线上去,然后CPU将这个地址里的指令读到指令寄存器进行译码。对于执行指令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数据,会将数据地址也送到地址总线,然后CPU把数据读到CPU的内部存储单元(就是内部寄存器)暂存起来,最后命令运算单元对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周而复始,一直这样执行下去,天荒地老,海枯枝烂,直到停电。
1、取指令:CPU的控制器从内存读取一条指令并放入指令寄存器。指令的格式一般是这个样子滴:
操作码就是汇编语言里的mov,add,jmp等符号码;操作数地址说明该指令需要的操作数所在的地方,是在内存里还是在CPU的内部寄存器里。
2、指令译码: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经过译码,决定该指令应进行何种操作(就是指令里的操作码)、操作数在哪里(操作数的地址)。
3、 执行指令,分两个阶段"取操作数"和"进行运算"。
4、 修改指令计数器,决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二)相关参数介绍
1、主频
主频是时钟频率,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主频=外频*倍频。单位为GHz,1GHz表示每秒震荡10亿次。
2、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是cpu与外界(主板、内存)同步运行的速度。
3、前段总线频率
所要表达的是数据传输速率,并非频率。计算公式是位宽(64)*外频/8(Byte)=MB/s
4、倍频
倍频系数指的是主频是外频的倍数。
5、cpu内核和I/O工作电压
一般制作工艺越小,内核工作电压越低;I/O电压一般在1.6~3V,低电压能解决耗电大和发热高的问题。
6、制造工艺
指的是在硅材料上生产cpu时内部各元器材的连接线宽度,一般用纳米表示。
7、流水线与超流水线
在cpu中由5-6个不同功能的电路单元组成一条指令处理流水线,然后将一条指令分成5-6步后再交由这些电路单元分别执行,以此提高cpu的运算速度。流水线超过通常数量的叫做超流水线。
参考文章:http://blog.chinaunix.net/uid-23069658-id-3563960.html